体谈 仍在强调个性的吴艳妮 正被各代言品牌冷处理周星驰的这句经典台词,从夏天到秋天,吴艳妮大概有了切身感触。始于8月成都大运会的出圈走红,终于10月杭州亚运会跑道上“抢跑—申诉—复活—取消成绩”的奇幻剧。这两场让她成为流量焦点的决赛,吴艳妮都是第二个冲过终点,只不过在成都她收获了银牌,在杭州却一无所获——倒也不是完全一无所获,至少冲线后那些身披国旗、绕场庆祝,比冠军林雨薇更像冠军的定格,她一个没错过。
那些在大运后、亚运前光速签吴艳妮,铺天盖地制定宣传策略的品牌方,原本指望着在10月1日国庆当晚,随着“意料之中”的夺金,将整个公关计划推向。谁想到金牌丢了还惹出那么大的争议,就连当晚仓促改出来的软文,都试图用《吴艳妮,没赢也可以狂》这样的调调给圆回来;但是讲真,反而显得更尬了。
相比起亚运会前,隔几天就官宣一家大牌代言的“吸金”力度,吴艳妮在那一枪之后却被原本押宝在她身上的金主们“冷处理”了。
从表象上就不难嗅出风评的转变。之前介绍过,在大运会和亚运会期间短短50天时间里,吴艳妮有公开信息披露的品牌代言就有至少9个,其中多是路易威登、雅迪、一汽、伊利、瑞幸、飞科、曲美等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10月份因为有小长假打头,理应是各品牌的销售旺季,可上述几家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入10月后就几乎没再推送过与吴艳妮有关的内容。
家居品牌曲美倒是在10月3日和昨天分别发了两篇题为《无畏成败,尊重规则》《有起伏,才有波澜壮阔》的推文。前一篇,有位读者在下面留言说:“差点把曲美坑了 ,幸亏曲美格局大。”这条留言居然还被放出来了,伴随着“曲美家居”官方账号一段只提品牌理念和运动精神完美体育,只字不提吴艳妮的回复,颇有些借助危机反向公关的味道。至于后一篇,压根没有任何留言被放出。
飞科电器的官方微博在10月8日也又出现了吴艳妮的照片,但那不过是9月底转发抽奖活动的结果公示罢了。伊利的官方账号,输入关键词“吴艳妮”已搜不到任何内容,先前的宣传物料疑似被品牌方删掉了。雅迪的官方账号,“吴艳妮超话”之下的帖子,有的被播主开启了评论精选,有的则连“请这么个代言人不是给自己招黑么”都没顾得上删。
某家财经媒体在最近分别联系了上述品牌的公关部门,面对吴艳妮相关的质询也大都噤若寒蝉。少数回复的官方客服,口风也都让人玩味。瑞幸咖啡的客服强调“谷爱凌是我们全新的品牌代言人”,飞科的客服承认“合作没多久,准备换了;暂无通知,只是听说”,而曲美的客服最为客气,只是答复“产品品质一如既往”。
种种迹象表明,在商业价值和个人IP方面“狂飙”了一整个夏天的吴艳妮,正在无声无息地沦为品牌方的“弃子”。即便她早在大运会时就达标了奥运参赛成绩,很有希望在巴黎更大的舞台上走一遭,但那是大半年之后的事儿了,“降本增效”大气候下的品牌方显然没有和这个不省事的女娃儿共同成长的耐性,至少现阶段没有。
抢跑不稀奇,吴艳妮只是犯了博尔特都会犯的错误,那还只是个技术层面的事儿;退赛不稀奇,吴艳妮的偶像刘翔在2008、2012两届奥运会这样的大场合因伤未能完成比赛,却不妨碍他在国人心中的传奇地位。退一步说,吴艳妮哪怕在第一枪抢跑后,“认栽”地乖乖离开跑道,公关公司都有机会启动预案,帮着把风评救回来。可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尽失体面的谜之操作,最终把自己和品牌方送上了不归路。
虽说申诉是运动员享有的权利,但吴艳妮那一晚的抢跑过于明显,在被亮牌后还抱怨是被邻道的印度选手的启动影响,拖得决赛迟迟不能发枪,已经给了人“胡搅蛮缠”的印象。冲线之后过分抢镜,披上国旗后各种pose、表情、碎碎念一气呵成,甚至在细节设计上都要压冠军林雨薇一头,已经让人看了血压升高了。第二天凌晨总算发了“啥都说了,啥也没说”的道歉声明,但已让人分不清是迫于压力还是另有套路。
原本应该消停一阵让风头过去,可吴艳妮却在最近的直播中面对网友的“旧事重提”,口吐芬芳,出言不逊,把“我就是作死”“不喜欢就拉黑”“就是要气死你”等挑衅地言语摇头晃脑地抛出,末了还试图用一句“我还是能为国争光”占领道德高低。而可悲的是,就连这波给自己招黑的对线,收获的流量都远不如她亚运抢跑之前的操作了——“黑红也是红”这条歪理,都快不奏效了。
颜值、个性、争议带来的流量是一回事,而运动场上不容突破的一些底线是另一回事。虽然吴艳妮尚且未触碰立场、信仰、禁药等红线,但在赛道上挑战了体育精神后,吴艳妮的言行为代言的品牌招黑,甚至站到品牌的“衣食父母”——广大消费者的对立面,这在以利益为第一驱动力的商业世界,又何尝不是突破底线的行为?
押宝此前籍籍无名的吴艳妮,这些大品牌在策略制定上当然不至于短视;这么着急忙慌地推出而又退出,自然是希望亚运会这个爆点事件,收获瞬时流量,打造营销爆款。说得直白些,有点像给吴艳妮的一个“试用期”。效果好,再放眼巴黎,谋划长远;若不成,便是一锤子买卖。在所有可能的选项中,吴艳妮亲手挑选了最糟糕的一种。
除了自身的性格和认知缺陷外,缺乏专业的商业和公关团队打理,也是招致如今尴尬局面的另一原因。吴艳妮走红之后,其母本自己注册了传媒公司并对女儿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包装,而亚运会之前频签代言的成绩似乎让母女俩都有些飘。陷入危机之后,母亲出面“平事儿”的频率,比女儿丝毫不差。
运动员让家人、长辈打理自己的商务、公关事宜并无不可,在北美各大职业联赛这些成熟的市场,甚至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儿。可在包括吴艳妮在内操作失败的例子中,核心都是中国父母传统的“护犊子”思维——一切都可以归结到“他/她还是个孩子”“他/她的本意是好的”这类惯性思维。家人犯错,再严重也被归类为“内部矛盾”;另一方面,疏不间亲,自家娃儿容不得外人臧否,为了竭力维护可以不讲原则。
可这一切,却都有悖商业规律。你可以说,顶尖运动员干嘛非得一切向“钱”看?但既然享受了商业世界的利益,便不能不遵守商业世界的规则。站在公共关系的角度看,吴艳妮在亚运会的一系列表现,实际上已经构成启动危机公关的必要条件。熟悉公关专业的人必然知道,这一行业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尽一切可能避免出现危机公关。而如不幸真的发生危机,诚恳地承认问题,表明有错必改的心迹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从吴艳妮在公域的表达中,看到这样的行动,体会到这样的诚恳。这也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可收拾。
当然,瞬息万变的体育和商业赛场,现在下什么结论都为时过早。从竞技层面,吴艳妮仍有着跻身奥运会甚至跑进最后一枪的实力,如果在未来大半年中把训练和比赛放在第一位,也不至于在赛场内再翻一次车。但若还是心心念念着,要握着已然打得稀烂的商业和公关牌,再继续错把“任性”当“个性”,那公众余下为数不多的善意和宽容,也要丧失殆尽了。
时至今日,吴艳妮恐怕还会觉得自己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条规律的受害者,殊不知她面对的已经是最善良、最宽容的中国体育迷们。在此大胆地预测一句,只要吴艳妮能顺顺当当地站上巴黎奥运会的决赛跑道,甭管第几,都仍会有不比现在差的代言和流量找上她来。只是,我们真能等来那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