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第7564号建议的答复体育工作与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息息相关,参与体育锻炼、参加健身活动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老年人保持健康身体和快乐心情、享受美好生活,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体育总局高度重视老年育工作,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总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决策部署,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考虑老年人就近就便参与健身活动的需求,积极推动适老化健身设施配建、改造,拓展老年人健身活动空间,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合其特点和需求的健身场所。
一是完善有关政策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研究起草并报请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落实全龄友好理念,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解决老年人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并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将丰富老年文体活动作为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的重要内容,提出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加强球类、棋牌等活动场地建设,支持体育场所错峰使用。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积极协调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对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及加强老年体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全国修订完善《老年益保障法》、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规定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标准和要求。
体育总局推动出台《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积极推动适老化健身设施建设,提出“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等要求。启动研制《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365wm完美体育,助力规范引导老年育健身场地设施发展,引导各地统筹配置规模适当的老年人室内外健身器材,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运动健身需求。
二是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要部署,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抓手,统筹推动居家、社区等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住得更放心、更舒心。会同中国残联印发《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管理办法》(建城〔2022〕58号),组织各地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示范带动居住社区、居住建筑、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等的无障碍建设水平提升。开展无障碍城市建设视频远程教育培训,安排11个专题讲解公园绿地、居住区、居住建筑等重点场所无障碍建设要点,指导各地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推动达到考评指标要求,高标准建设无障碍城市。印发《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建科〔2023〕30号)、《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的通知》(建办科函〔2023〕306号)、《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建办科函〔2024〕31号),加强对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指导规范。鼓励各地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既有建筑、社区、公共设施等适老化改造,完善城市功能。
加强社区无障碍建设和改造。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支持加装电梯和适老化改造,补齐居住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各地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将无障碍设施改造作为重点内容。2019-2023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800多万户、近1亿人,新增文化休闲、健身场地等2600多万平方米。会同体育总局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进一步推动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8489个老旧小区参与“国球两进”活动,累计新增各类健身设施48604个,其中,乒乓球台7533张。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建科规〔2020〕7号),制定《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明确了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内容和标准要求。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印发《关于推动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通知》(建办科〔2022〕47号),指导各地开展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推动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会同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22〕48号),指导各地将养老服务设施列为试点内容,发挥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作用,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6部门印发《关于印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办科〔2023〕28号),共确定106个完整社区试点社区,要求各地结合试点工作完善社区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
三是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引导推动各地配置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设施。体育总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利用中央资金支持引导地方建设完善健身设施,补齐健身设施短板,支持建设体育公园、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引导推动各地在建设这些项目中配置适宜老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增加可供老年群体运动健身的场所,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的健身设施网络。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配置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设施,推动优质普惠的公共体育服务走进老年人身边。
四是加强对健身场所安全管理。为更好地规范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2017年体育总局印发《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要求地方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器材质量、安装、管理维护检查,协调督促供应商、器材使用方解决器材存在的问题;要求供应商在器材上设置使用说明标识牌,按照产品认证要求配置二维码等信息监管标识,对可能因使用不当造身伤害或造成零部件损坏的器材设置警示标志。
2022年会同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健身设施建设管理相关制度举措,明确规定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要求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本地区器材质量、安装、管理维护检查,协调督促供应商、器材接收方解决器材存在的问题;要求器材供应商设置器材使用说明标识牌,内容包括二维码等信息监管标识、安全提示、报修方式、安装日期、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
体育总局每年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对各级体育部门采购并安装的室外健身器材进行随机抽查,抽查内容涉及健身器材安装、质量、使用、维护管理等,以此督导各地体育部门、器材生产企业不断改进工作。
五是切实提升场馆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体育总局积极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政策。持续推动各地落实《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提出的“公共体育设施低收费开放时应为老年人、残疾人、学生……提供更优惠服务,收费标准一般不超过半价”有关要求,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提出的体育场馆对老年群体提供更优惠服务等要求,切实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此外,体育总局印发实施《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为老年人进出体育场馆、使用健身器材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在场馆出入口、场馆内部设置醒目的引导标识,在明显位置布置场馆平面布局图,不同功能用房应配置相对应的标识;增加各类健身器材使用说明,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智能健身器材使用进行说明及指导”等要求,方便老年人科学安全使用各类健身器材,参与健身运动。
六是推动AED配置和急救知识宣传普及。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AED配置和急救知识宣传普及。2020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建立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整合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公立医院及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开展针对社会公众的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并提出要提高AED配置水平,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2021年,会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分阶段在具备条件的省际港口客运站,试点配备布设医务室或红十字救护站、AED等医疗急救设备;2021年,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从技术层面明确AED规划配置、安装要求,为各地科学规范铺设提供技术依据;2022年,会同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强调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在老年人集中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安全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要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做到能开尽开。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教育部指导各地按照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校内优先、安全为重,服务公众、体现公益的原则,通过明确场馆开放学校的基本条件和场馆开放时间、合理确定开放对象和开放场馆名录等措施,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些向社会开放的场地设施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类人群参与健身运动提供了场地。
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社区健身设施建设。推动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社区健身设施。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指导地方落实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关于新建健身设施和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新配建适老化健身设施器材等有关要求,补齐社区健身设施短板。会同有关部门安排中央资金支持引导地方建设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支持社区因地制宜建设小型体育公园、小型健身中心、群众滑冰场、多动能运动场等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引导推动各地在建设项目中配置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场地设施器材。
体育总局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科学健身指导活动。一是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活动,开办科学健身大讲堂100多场,将健身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二是通过央视1频道《生活圈》栏目制作播出科学健身节目60多期。三是制作12集科普动画视频,通过央视频、抖音等多个平台推送,总播放量超过5000万人次。四是指导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积极研究老百姓喜欢的科学健身方法,制作简单易懂的科学健身短视频,创作运动安全科普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等线上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推广。五是鼓励各地开展体卫融合,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实现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与医疗诊治的联动融合,为群众提供健康一条龙服务。六是积极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院校在校师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走进社区,为社区老年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七是体育科普助力教育部筹建国家老年大学,集聚扩容老年教育学习资源。体育总局将老年人运动健康常见问题纳入第二批体育科普项目指南,涉及老年人运动健身科学指导和慢病老年人运动健身方法指导等科普项目,共设1个重点项目和9个一般项目。项目成果将作为课程学习资源提供给国家老年大学,助力国家老年大学推进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健康素养,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
一是体育总局、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年育协会于2023年4月至8月,共同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老年育健身大会。大会的14个交流项目分别在10个省(区)的14个市、县、区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香港、澳门、行业体协、相关部委等59个地区和单位的11000多人参加。大会有机结合了老年人健身新项目推荐、老年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体验、老年人健身伤病预防治疗和交流展示项目进学校、下社区、走乡村等活动。
二是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体育总局每年组织开展“九九重阳”全民健身主题活动,2023年重阳节前后,全国举办了1000多场老年育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50万,广大老年人朋友以运动健身的方式欢度重阳节。
三是优化传统老年体育品牌活动。中国老年育协会对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双11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等特色品牌活动进一步改革完善。2023年,太极拳大联动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设立了7个主会场,双11健步走大联动设立3个主会场。从区域统筹的角度,更加充分发挥主会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引导推动全国开展群众身边、小型多样的赛事活动。在活动形式上,更加注重实效,增加了科学健身指导、基层培训等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大联动期间共设立太极拳分会场1000多个,参与人数达30余万。11月期间,双11健步走大联动参与人数达80余万。
四是体育总局于2021-2023年每年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降低参赛门槛,精准覆盖健身人群,设置展演类、骑行走跑类、棋牌类、球类、冰雪类、科学健身指导等项目或板块,进一步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年龄段各类人群的健身诉求。
五是推动基层社区运动会广泛开展。加大转移支付地方经费预算,推动全国广泛开展以社区运动会为代表的群众身边、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在项目设置上充分考虑老年人参与需求,设置适宜老年人参加的赛事活动。
下一步,结合您的建议,体育总局将持续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部门,推动适老化健身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体育设施适老化水平。保障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权益,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做好对老年群体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开展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培训活动,推广普及老年人科学健身和常见病、运动创伤防治、身体功能恢复等方法手段,提升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和服务水平;安全有序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加强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急救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安全感;组织开展广场舞、健身气功等老年人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老年人健身意识,改善健身环境,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