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沉睡资源”打造运动空间“今天轮休,和球友们约着来打球。”9月13日下午,在成都市成华区的成华府青运动空间篮球场上,家住附近的篮球爱好者陈树军正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火热比拼。这个桥下运动空间建成后,陈树军经常和球友们来此打球。与其他运动场所不一样的是,这个运动空间的位置建在府青路三段的立交桥下。
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打造出更多的运动空间,满足市民体育锻炼的需求?成都结合“15分钟运动圈”等理念完美体育官方网站,利用桥下、天台等闲置“沉睡资源”,打造出一个个“小而精”的运动休闲综合体。
将运动场地建在桥下、天台等处,如何确保健身者和周边居民的安全?场地如何可持续运转?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从剩余空间到“金角银边”,这种转变源自政府的推动力。此前,成都市出台相关文件,提出要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地下空间、基础设施、周边空间、屋顶空间、滨河空间、低效用地等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
成都市成华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对府青路三段立交桥下的空间改造前,相关单位广泛收集调研居民诉求,考虑到空间周围没有大型运动场,居民健身需求很大,最终决定将其打造为综合运动休闲空间。
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的运动场地,都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特点。位于金牛区的蜀汉体育中心,由一处商场闲置楼顶改造而来。“我们的篮球场顶棚采用新型膜材料,可拆卸、可收缩。”蜀汉体育中心负责人李豪介绍,这种结构能更好地发挥楼顶场地的优势,居民想打“露天坝坝球”时,将楼顶的膜布收起,室内场馆就可以变为一个户外运动场地。